思考“互联网+”

更新时间:2015-09-20  
分享到:

  去年11月,李克强出席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时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是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新引擎”。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互联网+”已然成为2015年以来最为热门的名词,一段时间里占据了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随着其不断的发展,人们也都在试图阐述这一新生名词的含义及内涵,并试着融入其中。
   一、基本内涵
   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二、“互联网+”六大主要特征
  1、跨界融合。“+”就是跨界,就是变革,就是开放,就是重塑融合。敢于跨界了,创新的基础就更坚实;融合协同了,群体智能才会实现,从研发到产业化的路径才会更垂直。融合本身也指代身份的融合,客户消费转化为投资,伙伴参与创新,等等,不一而足。
   2、是创新驱动。中国粗放的资源驱动型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转变到创新驱动发展这条正确的道路上来。这正是互联网的特质,用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来求变、自我革命,也更能发挥创新的力量。
   3、是重塑结构。信息革命、全球化、互联网业已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地缘结构、文化结构。权力、议事规则、话语权不断在发生变化。互联网+社会治理、虚拟社会治理会是很大的不同。
   四、尊重人性。人性的光辉是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增长、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的最根本的力量,互联网的力量之强大最根本地也来源于对人性的最大限度的尊重、对人体验的敬畏、对人的创造性发挥的重视。例如UGC,例如卷入式营销,例如分享经济。
   五、开放生态。关于“互联网+”,生态是非常重要的特征,而生态的本身就是开放的。推进“互联网+”,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要把过去制约创新的环节化解掉,把孤岛式创新连接起来,让研发由人性决定的市场驱动,让创业并努力者有机会实现价值。
   六、连接一切。连接是有层次的,可连接性是有差异的,连接的价值是相差很大的,但是连接一切是“互联网+”的目标。
   三、当前“互联网+”发展面临的挑战
   当前“互联网+”尚处于初级阶段,各领域对“互联网+”还在做论证与探索,不同行业对“互联网+”的兼容程度也有很大的差异。一些传统行业尽管努力转型升级,想要借助互联网平台增加自身利益,然而进度却不是那么令人满意。例如医疗行业,互联网+的服务模式早已有之,不过互联网对医疗行业的改造依然是缓慢的,除了在线问医生和在线挂号等几个方面外,大部分的人们在医疗健康方面依然没有体验到互联网带来的便捷和好处。
   与传统行业相反的是,一些初创和新兴行业与互联网相结合的项目越来越多,诞生之初便具有“互联网+”的形态,因此它们不需要再像传统行业一样转型升级。比如互联网金融,由于与互联网的相结合,诞生出了很多普通用户触手可及的理财投资产品,比如余额宝、理财通以及p2p投融资产品等,信息、咨询、监督作为统计的三大基本职能,决定了其用数据说话、为决策服务的本质。

分享到:

9:00-17:00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478号